据筷玩思维调研,由于近几年产业链的愈发成熟以及今年气温高、虾苗便宜等因素,导致目前小龙虾的货源很多,价格相比去年便宜不少,小龙虾的上市时间也有所提前。
在一些城市,相较于3月中旬刚上市时,小龙虾价格已下跌40%以上,最低价甚至跌破了10元。
20多年来,小龙虾的需求一路高歌。有评论指出,小龙虾没有发展势头上的高低,它只有一往无前的场景发展。
“去年2月份的时候我们‘大青’能卖80多元/斤,今年开年才40多元/斤,今年的虾苗目前才几元/斤,比往年下降幅度大了太多。”潜江市虾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忠玲告诉媒体,今年开年时小龙虾的价格几乎是去年的一半。
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,尤其是最近这些年,小龙虾的供应价格都会有着翻山倒海般的峰值高差波动。
在这股波动之下,作为供应链后端的小龙虾餐饮品牌算是最不得势的,采购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卖小龙虾的餐厅越来越多,很多餐厅更是把小龙虾作为吸引顾客到店的引流款产品,加上后来的淡季以及长期的竞争影响,多数小龙虾餐饮门店的利润稍不注意就要被拉平或者导致亏损。
怎么办呢?魔高,道也高,局内餐饮门店一方面只能弱化小龙虾产品的占比,另一方面又持续开发新品、嫁接其它品类,唯有敢于尝试、突破品类周期陷阱的睿智品牌才能在行业风生水起。
打开天眼才能透视迷雾,在小龙虾这个品类,我们需要深度的视野去观察和研究。
除了好吃、优质蛋白质等标签外,小龙虾产品真正的强势之处在于“百搭”在前些时候,由于小龙虾生鲜价格持续高涨,这让一些“小龙虾又火了”的声音再次响起,但我们要知道,小龙虾有网红产品的属性,也有经典产品的沉淀,它既不是新网红产品,也不会有所谓的网红周期限制,所以如果在今天还在讨论小龙虾火还是没火,这本质上都是对信息了解的不够深入和不负责任,于长期意义不大。
从时间来看,小龙虾产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超20年,遥望过去,2001年,盱眙县人民政府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龙虾节,至今已举办23届。作为盱眙的兄弟,潜江龙虾节也举办了到了14届(两地龙虾节今年还没开始)。不仅是盱眙、潜江,一些大的小龙虾养殖地也有自己的小龙虾节,比如合肥龙虾节跟进较早,从2002年就开始了。
在供应端,2003年小龙虾的养殖产量仅有5.16万吨,2017年,小龙虾养殖产量突破百万吨量级达到了112.97万吨,到了2020年,中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2184万亩,产量高涨到239.37万吨。据相关报告统计,小龙虾的总产值在4000亿元左右。
比如在早前,小龙虾是按斤卖的,夜宵摊100元三斤起卖,三五好友点上小龙虾、啤酒、花生、毛豆、拍黄瓜,这就是一顿正餐。产品路线之后是服务路线,剥虾师、剥虾服务也成为一些小龙虾消费的亮点。
好吃、长得好看又有好名字以及优质蛋白质等标签,这些还远不是小龙虾的全部核心优势,实际上,小龙虾产品真正的强势之处在于“百搭”。
在一人食场景,小龙虾能从按斤卖变成按份卖。在懒人场景,小龙虾能从整虾变成虾尾、虾球、虾滑。在菜系场景,小龙虾能从单品虾变成小龙虾比萨、小龙虾水饺,再到小龙虾杯面、小龙虾苕皮、小龙虾锅贴等新产品,随着产品的多样化,小龙虾能进入大小餐厅以及一众小吃摊。在电商端,小龙虾产品有着高度的味觉复原属性,它还能随着标准化、工业化进入预制菜场景和零食场景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多个小龙虾场景还能混搭,比如餐饮小龙虾店除了卖龙虾餐饮产品,还卖龙虾电商产品,又比如小龙虾零售店摆几张桌椅,再配个微波炉就能有“小龙虾堂食”。
在筷玩思维看来,我们与其强调小龙虾产品的多样化发展,还不如回归其本源:小龙虾的经济发展价值其实是餐饮创业者、电商创业者以及整个产业链共同的思维涌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