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宁夏枸杞、黑龙江五常大米、辽宁丹东草莓、河北迁西板栗、江苏盱眙小龙虾……说起‘土特产’,几乎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地举出身边的例子。”2023年《瞭望》杂志第16期这样介绍江苏盱眙小龙虾。
在刚刚过去的小龙虾消费旺季,盱眙各大夜市每天有近万人嗦虾,日均消费约10吨。“我是从山东德州过来的,听说盱眙龙虾非常好,专程开车600多公里来这儿吃虾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田先生一边嗦虾一边竖起了大拇指。
盱眙虾稻共作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,呈现不与农争水、不与粮争地、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,虾稻共赢的态势。据了解,盱眙虾稻面积增长较快,2013年只有2万多亩,2022年已突破70万亩。“刚开始虾稻共生的时候,大家伙都不看好,担心投了钱回不了本。我们挨家挨户地劝,县里请了农机专家来给我们上课……”淮河镇相关负责人笑着介绍。
来自泰州兴化的姚立浦是高学历“虾二代”,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都市的工作,看准了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的大好政策,在了解到水产养殖行业的巨大市场前景后,跟随父亲来到盱眙开始了他的水中淘金之旅。2009年从事“虾稻共生”“虾稻轮作”养殖。在他的影响下,周边的许多农户开始用新技术养起了小龙虾,带动辐射养殖区域面积达5万多亩。
目前部分镇村的养虾与种稻收益还比较悬殊,有些农民难免会陷入“重虾轻稻”的误区。发现苗头后,盱眙县多措并举加强对虾稻田的监管,每年整合项目资金3亿多元支持农业发展,2022年对稻谷实际种植农户补贴面积85万亩,形成了“盱贡”“盱小龙”“都梁虾稻米”三个主要品牌。